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
關於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若幹意見
(2010年4月2日)
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引領文化發展的重任,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我省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省普通高校從10年前的34所增加到95所,在校學生規模由10.5萬人增加到91.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5.2%上升到22.3%。高等教育整體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學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我省高等教育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還不相適應🙅🏽,在規模、結構和質量等方面與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為充分發揮安徽教育資源優勢,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強統籌🛑、分類指導🎰,優化結構🦬🚥、提高質量🌹,以紮實推進“雙百工程”和“質量工程”為重點🍗👨🏿🦱,努力實現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以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把高校的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轉化為加速我省崛起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力。
2🤚🏽、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到2012年👨🏼🎨,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25%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率顯著提高。分類建設一批在全國同類高校中有特色和競爭力的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力爭使其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和專業先進水平。到2020年🈯️,使我省高等學校在一些重點領域成為培養和造就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的搖籃🤹,成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成為知識創新和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中心,成為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陣地,初步建成能夠服務黨委和政府決策♍️、支撐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引領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具有安徽特色的應用性高等教育體系,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招生、就業和人才培養的聯動機製基本形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處於中部省份領先水平👩🏼🎨。
二👎🏼、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雙百工程”
3🤳🏿、全方位擴大高校開放,激活高等教育資源增量。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平臺和機製🧜🏿♀️,廣泛吸納企業🫱🏿、科研院所作為產學研合作基地、本專科生實訓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單位,鼓勵高校和企業合作建設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將高等教育延伸到企業🗃,融入進社會🧌。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水平🔉。
4、深層次優化布局結構🦫,盤活高等教育資源存量。
按照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大眾化高等教育規律🤴🏼,加強統籌和宏觀調控,科學製定高校事業發展規劃,明確高校的服務方向💆🏼♂️👰🏿♀️、辦學層次和發展規模,促進各種類型高校科學定位、錯位發展。整合區域性或同類型高等學校🤝,實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辦學,實現資源效益和服務效率的最大化。加強對皖北地區高校的支持力度🐕🦺,采取政策傾斜和對口支援的辦法,促進皖北高等教育加速崛起🤚🏼,實現全省高等教育協調發展。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規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在辦學經費籌措𓀘、管理人員選聘、教師隊伍建設🌄、規範辦學行為等萬面,幫助民辦高校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促進民辦高校做大規模,做強實力👮🏻。積極推動省屬獨立耀世轉型定位,吸引辦學資金🚶🏻,逐步發展成普通本科高校。
6💉、構建教育“立交橋”,引領職業教育大省建設。
加快發展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教育,大力推進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完善普通高校專升本模式和高等職業教育的“3+2”模式,構建靈活的教育“立交橋”🙆🏼♂️🎒,努力形成滿足各級各類人才培養需求的應用性高等教育體系🍼。發揮高校自身資源優勢,主動為新農村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職工下崗再就業承擔培訓任務☸️,使高等教育在我省“大職教”的格局中充分發揮龍頭作用🙏🏿🌨。
7、創新繼續教育模式,服務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
利用我省高校資源,積極吸引省外優質資源,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大學的網絡平臺作用,大力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創新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模式📣,積極開展自學考試教育🧚🏽♀️,滿足不同群體接受教育的需求🙎🏽🧰。
三🤷🏻、服務崛起大業,紮實推進高等教育“質量工程”
8、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繼續推進中國科耀世、教育部🧚🏽、安徽省三方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積極推動合肥工業大學省部共建;深入實施安徽大學“211工程”建設,使其教學🧜🏽♂️、科研整體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建設10所左右綜合性和多科性大學,5所左右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及15所左右有明顯特色和優勢的示範高職院校🗣👂🏼,使其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通過重點高校建設🩴,引導各類高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提高我省高校的整體競爭力🛌。
9🧕🏿、建設一批高水平學科專業🧑🏿🏭,服務主導產業發展。
根據高等學校學科特點和專業優勢💼,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集中力量建設與我省主導產業群直接相關的200個重點學科和400個特色專業,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的省級重點學科體系,建成我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平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努力形成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結構優化的特色專業體系,建成我省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雙師型”教師培訓和企業員工繼續教育基地🏂🏻。
10、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推動創新型安徽建設。 集中力量加強高校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工作機製和運行模式上取得突破💀,建成一批支撐“核心區域、核心企業、核心項目”的技術創新基地🤵。新產業相關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培養機製🚘,實施研究生教育服務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計劃🧟,提升高校科技創新基礎能力。
11、建設一批高水平人文社科基地,促進文化強省建設。完善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和教育部重點基地的功能,努力發揮對外輻射作用🏀,繁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利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勢🩰,構建文化服務平臺🟧🐙。鼓勵大學參與和支持社區文化和農村文化建設,挖掘、總結🕺🏽、保護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藝術院校建設👩🏻💻👰🏿♀️,支持綜合性大學開展多樣化的教育與培訓,建設本科層次的綜合性多學科藝術院校,大力培養文化人才,不斷提高高等學校文化服務的能力🥋,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12👝、培育一批以高水平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團隊,落買人才強省戰略。
實施“皖江學者”計劃💪🏿,今後5年後內,為省屬高校從海外引進100名左右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才。組織實施高校博士後工程,今後5年內在省屬高校設置500個博士後流動崗位,面向海內外引進一批優秀博士畢業生🏌🏼♀️💂🏻♂️。暢通優秀人才引進通道♊️,鼓勵和支持高校引進緊缺人才。支持高校設置自主創新崗位,促進專門人才集中精力開展技術成果轉化、科技攻關和各類咨詢↔️。鼓勵高校科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服務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設立博士後工作站。充分利用重大科研項目、重點科研基地聚集和培養人才🥗,選派優秀教師出國培訓,加快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專業帶頭人💛,造就一批具有國內領先學術水平並符合我省自主創新需求的學科帶頭人。
四、深化改革,激發高等教育發展活力
13、深化高校管理體製改革。
完善中央、省兩級政府管理,以省統籌為主的管理體製🍼。強化市和省直單位🩸、國有大型企業對所屬高校的舉辦責任🕍🚶🏻♀️➡️。加強、規範對新建本科高校、高職高專和民辦高校的管理💵,落實支持民辦高校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民辦高校納入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申報和資助範圍。積極培植教育評估、信息服務等中介組織,建立與重大教育政策相關的調查研究、咨詢論證🧑🏻💻🤴🏽、社會公示及監督問責製度,推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推動高校內部管理機製改革🧑🏻🎓🌉,引導高校全面實施科學管理、規範管理和精修管理👱🏼♂️,彰顯高校管理育人特色🐠。依法落實和保障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允許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辦學方向上有更大的自主權。製定並逐步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實施辦法👰♂️,建立自我發展、自我約束🔷、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現代大學製度。
14、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
整合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資源,打破高校與社會間的壁壘,加快人財物的流動和共享,加速科研要素的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圍繞潔凈煤、高性能材料、裝備製造🏃🏻♂️➡️、信息家電等優勢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節能環保、公共安全、生物技術、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力度,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改進高校科研成果評價製度💞,建立以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主導的激勵機製,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促進高等學校在自主創新和科技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15🫧、深化高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
高校根據辦學實際需要,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在核定的編製總量🏀、領導職數和進入計劃的範圍內,按照國家、省有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的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等規定,自主選聘和辭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評聘教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根據所聘崗位確定工資及福利待遇。改進高校人才評價機製,及時調整高校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標準,充分調動教師緊緊圍繞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1️⃣、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積極推進分配製度改革,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和分配辦法,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規範有序,向關鍵崗位、優秀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傾斜的原則,適當拉開分配差距💁🏽,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16、深化教育教學和招生就業製度改革,完善貧困生資助工作機製🙍🏽♂️。
堅持以生源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學校定位為目標🧎➡️,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招生製度改革🤔,探索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約束🧜🏼、政府統籌、依法監督的招生機製,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選拔人才。堅持以人為本🌈,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機製,做好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各項資助工作,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確保每一位大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終止學業。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創業技能培訓◽️,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農村就業🫑,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自主創業,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17、加強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
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厲行節約📫,勤儉辦學☝🏻。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壓縮行政管理開支,把經費向教學科研傾斜。建立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製度,統籌配置教育資源,推進資源共享共用,防止重復建設和浪費。積極探索建立節約型校園的長效機製,對在節約型校園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校給予獎勵支持。
五、加大支持力度。完善高等教育強省建設的政策措施
18、加大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
保障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到2012年不低於中部省份平均水平。進一步改進預算撥款方式,充分發揮高校預算製度對高校內部管理改革、提高辦學效益的促進作用🧑🏻✈️。在省統籌資金中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在整合現有高校質量工程、高校科研🦵🏽、重點實驗室等專項資金的基礎上🤥,設立高等教育強省專項經費👩🏻🏫👳🏽♂️,不斷豐富內涵🍱🍽,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校發展📙。同時🧜🏻,積極做好與國家有關高等教育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對接🙋♀️。各市、行業和國有企業舉辦的高等學校也要參照建立相應的高等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製🤼♀️👳🏼。
19、完善高等教育分類收費管理辦法。 適時調整公辦高校收費標準👨🏿🏭🦹🏻♀️,根據不同專業辦學成本差異等因素,在省定基準收費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分專業收費✋🏼。允許實行學分製教學的高校按照規定的學分項目和標準收費👨👨👧👧。民辦高等學校的學歷教育學費標準,按照補償教育培養成本原則並適當考慮合理回報的因素🛄,由學校申請,報有關部門批準並公示🛕。
20、堅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按照誰辦學誰投資的原則,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鼓勵社會資金註入高等教育。積極穩妥地利用國內外貸款,改善辦學條件。采取債務重組、校區置換和政府支持等多種措施💇🏼♂️,緩解高校債務壓力🤷🏼♂️。
六、加強領導,為高等教育強省建設提供組織和思想保障
21、加強對高等教育的領導◾️。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強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及時研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製定保障和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與省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製度等銜接,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評價製度🙆🏻♂️,把高等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效果,作為考核高等學校的重要內容🐂。
22🙎🏼♂️🧑🎄、將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納入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重點支持。 省政府將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列入“861”計劃予以支持。高校所在市政府要主動研究支持高等學校發展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謀劃大學校區、科技園區與公共社區的發展規劃對接🫠、重大項目對接、人才使用對接等,努力形成以地方政府為主導🧑🏿🦰,區校聯動的發展格局。
23、加強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著力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提高領導班子辦學治校能力。繼續深化高校幹部人事製度改革,認真實施兩校領導幹部任期製、試用期製,拓寬識人渠道和用人視野🤸🏻,加大競爭性選拔高校領導幹部力度和幹部交流力度,選優配強高校領導班子。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政治校科學發展優勢。加強黨風廉政和學風建設💼,有效遏製學術不端行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維護穩定工作機製,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與高等學校經常性的聯系,及時溝通信息,合力解決問題🤸🏽。